学术动态 >> 正文
绿色药物制备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   信息来源:   日期:2024-11-08 21:24:38    打印本文

为促进生物与医药学科高质量发展,紧跟学科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赋予药物合成更多新方法、新路径,同时也为了提升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和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动驻马店市中国药谷创新建设,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拟于2024119日举行绿色药物合成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报告安排:

9bed6c19b4695a8ef24bcc45d3358f7.png

专家简介:

李永泉,浙江大学,二级教授,浙大药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药物合成生物学。通过产学研合作主导了达托霉素、他克莫司、纳他霉素、达巴万星、非达霉素、奥利万星等药物研制,支撑合作企业获多项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经济效益显著。

饶义剑,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引进青年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和江苏省双创人才,长期从事于“复杂天然产物(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与仿生定向生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国家级引进人才项目等在内的科研与人才项目10余项。

江会锋,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等;获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主要致力于新酶改造设计研究,是人工合成淀粉“技术造物”团队的核心领衔科学家之一已申请专利40余项,近五年产业转化近亿元。

廖苍松,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2020年分别获得中科院“BR计划”择优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支持。主要从事生物催化,手性医药中间体酶法合成和活性天然产物酶法修饰等研究,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

金智超,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青年长江,荣获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围绕手性农药分子设计与合成开展科学研究,研究内容曾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资助。

张宏宇,河北工业大学,博士,副教授,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研究兴趣为高端精细化学品合成新工艺开发及其工业化,连续流反应技术开发,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合成化学。以项目负责人承担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

柯卓锋,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负责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特支”青年拔尖人才。研究兴趣:理论计算/人工智能指导催化合成精准设计、开发绿色催化新反应与新技术,探索其在可持续能源、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应用。

杨立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工作一直围绕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展开,从化合物骨架构建、片段合成到药物分子合成,通过金属催化的环加成反应、借氢反应和酶催化的转胺化反应、C-H氧化反应等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奖学金,ACS GCIPR研究基金、国自然面上等基金资助。

吕文心,贵州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获得者。长期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和药物分子设计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涉及领域包括糖化学,硼化学,氟化学,氮杂环卡宾催化,自由基反应,有机小分子催化以及药物分子合成等,在发展新型有机合成方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发展了一系列高效构筑具有重要价值有机小分子的新方法。

高雅迪,博士,浙江农林大学在站博士后。20246月在浙江农林大学获博士学位;2020年至2024年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交流学习;20247月至今在浙江农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林源天然产物合成研究,解析林源天然产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从头构建高效异源合成的细胞工厂。

邀请单位: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核发:科研处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