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首次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整体观阐发“三教”协同和“三融”发展思想。报告明确将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行列,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出通过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强调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是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新时代我国技能社会建设战略指明了发展方向。
1月11日上午,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分论坛五邀请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芬兰等国家的八位高校学者、行业企业专家和基金会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做主旨报告。论坛以“互学互鉴、融通发展——教育合作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主题汇集众智,深入探讨在科技革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快速变革的背景下,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国际合作发展路径以及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更精准地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方案。
数字化学习的国际行动与中国作为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
刘宝存教授以“数字化学习的国际行动与中国作为”为主题,深刻剖析了现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分享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策略,提出了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中国作为,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深刻启示和有益借鉴。
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建设,师资培养——鲁班工坊国际产教融合品牌的创新实践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吕景泉
吕景泉校长以“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建设,师资培养——鲁班工坊国际产教融合品牌的创新实践”为题,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鲁班工坊”的发展脉络和服务贡献。他从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出发,从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建设,师资培养详实分析了鲁班工坊创新实践的内涵和推广应用价值。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创新成果,鲁班工坊的成功案例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高校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模式借鉴。
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国际化创新教育格局
芬兰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Catita Prokki
Catita Prokki全面介绍了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国际化创新教育格局。她从业界需求、国际化战略和多学科教育三个维度分享芬兰应用科学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经验,分享了中国儒家思想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在教育哲学上的共识。
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的历程、特色与前瞻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洪才教授
王洪才教授详细梳理了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从应用型高校参与国际合作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展望出发,展示了应用型高校未来合作交流将以区域高等教育联盟交往为主导的发展形势。
产教融合核心理念与北信海外办学实践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小平
卢小平校长从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与发展进程出发,结合产教融合核心理念与北信海外办学实践,分享了埃中应用技术学院教育项目经验,介绍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对策。
国际教育助力技能社会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刘进轩
刘进轩教授回顾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国际交流经验,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现有政策背景下所构建的提质增效、强化特色的国际合作内涵及建设目标。通过聚焦区域特色,强化国际声誉建设,全面整合校内外国际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创新实践。
俄罗斯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
甘肃政法大学丝路法学院外籍教授Pronkina Olga
Pronkina Olga以俄罗斯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为题,她立足于俄罗斯职业教育SPO系统的发展现状,从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着手,系统介绍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保障,管理机制和创新特色等内容,为我国新时代高质量职教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德国技能社会构建
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上海代表Georg Stadler
Georg Stadler对德国技能社会进行了全面解构。他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体系,分析了学习途径和完整行为理念,分享了德国晋升性进修体系,系统介绍了双元制高校教育体系。
“宏中华国志谓之中国,求大道学术谓之大学”。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发挥着重要作用。分论坛五的中外嘉宾关于国际教育合作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理论探索和案例分享,为推动“三教”协同和“三融”发展寻路、探路、筑路,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型社会建设、教育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有了益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