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正文
河南高教: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育人新实践,打造成才“梦工厂”
发布人:   信息来源:   日期:2022-11-26 16:32:45    打印本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新模式,构建育人新矩阵,打造育才新高地,以新颖的思路、灵活的方式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入脑+入心:让一室书香浸润青春梦想

    小雪时节,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316会议室里依旧春风扑面,窗外星光和窗内灯火点亮了黄淮的夜空。

    在创意写作工作室的培训课上,三十多名方舟文学社的学生正在参加日常培训。五位辅导老师认真审读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并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工作室负责人兼指导教师王倩教授对最近举办的“一封家书”校园征文活动进行了分析点评,选择部分优秀作品刊发校报的同时,通过学校宣传渠道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并参与省外征文比赛。

为了让红色书籍和传统文化入脑入心、融入血液,转化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和行动自觉,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文化传媒学院党委找准“介入点”,增强“渗透力”,于2019年成立“创意写作工作室”,通过开设课外辅导和创作指导,用读书和写作激发求知热情、培育人文情怀、拓展专业素质、成就青春梦想。指导老师“言传身教”式的荐书共读,让学生提升阅读体验、涵养家国情怀,将厚书读薄、读懂,形成了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反馈的阅读写作体系,开辟了党政领导,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协同参与的“三全育人”特色之路。

    学院利用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开展读书爱好者、任课教师、辅导员、学院领导全员参与的经典名篇朗诵云分享等活动,开阔师生视野、提升专业实力。工作室第一任学生团队负责人李成受邀参加了“首届新时代高校文学工作”三十人网络论坛,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文学社团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线上+线下:引一股清泉激活学习热情

    文化传媒学院弘扬“让书香洋溢校园,以文化引领发展”的主旋律,构建了“1234”线上线下有机协同的读书写作育人模式,实现了线上精准滴灌和线下深度育人的有效结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开展同读书、共写作、齐创意活动。

线上原汁原味学原著原文,进行文学写作培训并参与各类征文大赛练兵;线下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读书分享,以党史上的英模人物为原型演绎红色经典片段……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写作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一次次书香洗礼。

    奉行一个宗旨:工作室以文化育人贯穿始终,将创意写作工作室建成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输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平台。

    开辟两个阵地:线上阵地有“创意写作阅读工坊”Q群和“文传创意写作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线下阵地有“阅读工坊”和“创意写作工坊”,“阅读工坊”每期评出“阅读之星”,“创意写作工坊”每期评出“写作之星”和“创意之星”。

    搭建三座平台:将Q群作为交流平台,将“写作工坊”当作实践平台,将微信公众号作为输出平台,定期选拔优秀作品推荐到黄淮学院报萌生副刊和微信公众号刊发。

    疏通四条渠道:通过阅读打卡、分享交流、能力竞赛、网络展示四种渠道,让读书写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Q群、公众号、阅读工坊和写作工坊等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由一个学院辐射到全校16个学院,公众号吸引校内外3000多名粉丝关注,总阅读量超过十万。文传学院主办、承办和参加各类文学作品大赛、征文比赛16次,创意写作工作室承办了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自由写作比赛,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先后举办了三届“一封家书”征文比赛,2022年举办了“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比赛。参与各类征文的同学达3000多人次,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奖 286人次。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优秀作品655篇。工作室的经验做法和育人成效先后被豫青网、搜狐网以及黄淮学院官网等推广报道。

扶智+扶志:用一点荧光点亮知识星河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教科书。文化传媒学院在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中,注重把学习教育课堂延伸到祖国的江河湖海、乡村的田间地头和红色教育基地,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让青年学子在行走和调研中体悟民生民情、领略祖国壮美,在实践教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三年来我经历了茫茫大雪封山,也看到了最稚嫩干净的求知之眼,尝试了最有意义的助教生活,一直以为是我们给这些孩子带去了希望,离别后才明白是我们带走了收获。”这是文化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00后”大学生党员李小龙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从偏远大山到天下最中,李小龙从遥远的甘肃省走来,用青春之火播撒爱的种子。组建大学生志愿者助学团队,注册成立萤火虫教育工作室。从星星之火到真爱燎原,工作室在学院的扶持引导下渐渐壮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用青春之歌汇聚时代之声。3年来,李小龙带领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走进在西部贫困乡村,开展公益助学活动,累计为1000多名山里孩子提供助学服务。

    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萤火虫教育工作室的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业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秉承“扶智更要扶志”的理念,不仅教给孩子文化知识,而且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性的开展特色助学活动,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他们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时更新团队助学动态的同时,带领孩子到当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和献爱心活动,培养他们尊老敬老意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组织学生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参观,重温党的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看到一些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用具,萤火虫公益工作室的成员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拿出一部分,为孩子们购买必须的学习用具……萤火虫团队成员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逐渐形成“萤火虫效应”——生于大山、走出大山、回馈家乡、建设家乡。她和他们,就像萤火虫一般,汇聚起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留守儿童的求学之路,以实际行动践行黄淮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萤火虫教育工作室被评为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百强实践团队”,负责人李小龙同学也先后荣获“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20年河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铜奖、河南省“活力杯”共青团工作项目大赛三等奖、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文明学生、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黄淮学院优秀学生干部、黄淮学院三好学生、第四届“最美黄淮人之最美大学生”等荣誉和称号。

    “萤火虫教育工作室的成员不仅因材施教教孩子们知识,也告诉孩子们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他们的助学行动不仅能够为当地带去改变,自身也大有收获。学院经常组织参与过志愿活动的大学生与新生交流,在黄淮学子心中埋下一颗志愿服务的种子,以服务社会的满腔真诚走向祖国的五湖四海。”文传学院青年辅导员、工作室辅导老师臧奕威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黄淮学院用新颖的教育理念释放“黄淮智慧”,让无数黄淮学子将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与时代奋进的目标结合起来,体现和传承着“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黄淮校训,“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黄淮精神,“唯有创新,方能超越”的黄淮品格,用激昂的时代音符奏响青春之歌!

核发:宣传部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