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院系:
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据与核心,2013年10月底,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检阅了我校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12月19日,学校召开了本年度教学工作会议,介校长作了《巩固评建成果,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的主题报告,姜大源研究员作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的辅导讲座,为落实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我校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以课程的转型与建设,推动学校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目标,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院系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姜大源研究员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在我校讲学的相关材料,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尤其是假期,对各专业所有正在开设的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合格课程建设,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为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同时,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构,来促进课程教学大纲的创新优化,使课程教学大纲更利于实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各院系应在2014年6月对建设成熟的课程进行合格课程验收;2014年底前,对所有建设期满的课程进行验收;其他新开课程按《黄淮学院课程建设管理规定(试行)》的有关要求适时进行验收。学校对院系组织验收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
二、学校根据《黄淮学院课程建设管理规定(试行)》,以院系择优推荐申报为基础,通过立项的形式首批立项150门左右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建设的重点,促进快速成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课程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学校拟于2014年6月对上述150门左右重点建设的合格课程进行评审,择优评选出30门左右,作为首批立项的优质课程。同时,其课程开发与建设成果可根据需要等情况作为校级规划教材立项出版。
三、各院系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院长(主任)或分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应亲自参与作为重点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确保本单位的课程建设高效推进,取得实效;各教研室要着力发挥课程建设的主体作用,认真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迅速行动,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深入开展研讨,既全面推进,又突出重点,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四、各院系应以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为依据,择优推荐重点建设的合格课程。具体推荐要求:
1.对于已经立项为校级及以上的课程建设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双语教学),应按照重点建设的合格课程要求率先达标。建设经费从项目资助经费中解决,且经费应落实到课程建设的责任人,学校不再另行重复资助。
2.对于已经立项为校级及以上的专业建设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每个省级项目至少要有3门专业核心课程、每个校级项目至少要有2门专业核心课程按照重点建设的合格课程要求率先达标。此类项目的重点建设的合格课程不包含课程建设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中的课程。此类项目重点建设的合格课程的建设经费从项目资助经费中解决,且经费应落实到每位课程的建设人员,学校不再另行重复资助。
3.对于非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类且没有停招的本科专业,可向学校推荐2~3门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重点建设的合格课程,学校将对该重点建设的合格课程给予一定经费资助。
4.各院系应填写《黄淮学院重点建设合格课程推荐表》(见附件1),其纸质材料在领导签字盖章后,连同电子版于2014年1月10日寒假放假前送交教务处教学管理科庞建丽(综合楼204)。
附件:1. 黄淮学院重点建设合格课程推荐表点击下载
2. 黄淮学院课程类和专业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一览表点击下载
教务处
2014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