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黄淮学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注重顶层设计、宣传教育、产教融合、光能运用、工作创新,全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 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保、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精神,学校成立了“黄淮学院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管理人员一线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责任清晰,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节能环保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聚焦节能减排,强化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印发《黄淮学院水电管理办法》《黄淮学院节能减排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能耗监测和统计体系,制定合理的能耗指标和考核办法,推动构建能源资源节约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注重宣传教育 厚植师生绿色发展理念
为提升师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学校不断创新节能教育方式,通过微信和短视频 APP 等平台,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节水节电节能常识和措施,营造节水节电节能教育良好氛围,让节约宣传教育随处可见、随时可学。积极推进能源节约进课堂。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契机,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的绿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生态文明理论、生态科学理论和生态人文知识有机统一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绿色大学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注重产教融合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学校立足专业资源,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新能源研究。学校能源工程学院依托专业人才优势,建有国家级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智能微电网控制中心、新能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等各类研究平台14个,近两年共发明绿色节能专利6项,参加国家和省级绿色节能比赛获奖12项,为绿色低碳校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加强“项目成果转化孵化”。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等专业纳入校企合作范畴,通过理论共学、队伍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创,加强业务融合发展,推动学校加快打造院校绿色低碳样板地,为地方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注重光能应用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为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2010年,学校建设光伏电3.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1.3兆瓦,项目总投资约3950万元。首年发电量约163万kWh,每年可节省约500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00吨;2022年学校又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引进华能河南中原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建设光伏电站31130平方米,装机容量2.7兆瓦,项目总投资约900万元。首年可发电量约338万kWh,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1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0吨。为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效益,学校结合优质师资力量,将光伏电站打造为优质科普宣传基地,加深师生对光伏发电的认知度,为驻马店当地后续的光伏项目开展提供“黄淮样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注重工作创新 推动绿色低碳减排降耗
学校创新节水管理模式,深化政、校、企合作。2023年,河南省水利厅和黄淮学院联合引进第三方企业,利用项目资金155万元,对学校北校区12栋学生公寓冲厕控制系统、水龙头进行全面节水改造,同时对12栋学生公寓给水进口处安装超声波远传水表,并建立智能化节水控制平台。另外在校园建设一套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用于学校绿化、景观用水、道路消洒等。目前项目已完工,每年可节约用水8.7万吨。同时学校坚持数字赋能,加快推进智慧水电建设。学校以5G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水电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水电管理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通过实施一系列节能措施,黄淮学院的能耗水平逐年下降,节能效果成效显著。2023年水电费净支出比2022年减少253万元,2023年人均水电费净支出比2022年下降31%,比2021年下降48%。2024年4月,黄淮学院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绿色低碳公共机构”称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面向未来,黄淮学院将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擦亮绿色发展底色,持续提高绿色校园建设水平,努力成为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的领跑者、节约资源模式的输出者、生态环境保护的推动者,为加快推进“美丽河南”“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杨洪波 责任审核:肖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