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 正文
聆听“新”声:黄淮学院2024级新生迎新采访特辑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4-09-09 15:11:50    打印本文

9月6日—8日,黄淮学院2024级新生在家人的陪伴下,背着行囊,揣着对大学的向往从五湖四海来到学校报到。燥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学校迎新工作的进度,各学院搭起帐篷,各有关单位热情组织引导,报到工作在各方面的保障下井然有序地进行。

“文化传媒学院的学妹到这里”“军训服装可以来这边领取”“经管的到这边报到”……校园各处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九月的与众不同在此刻彰显,校园里随处可见温暖的迎新标语和穿着红马甲、大汗淋漓地帮助新生搬运行李的志愿者。

来自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的一名志愿者甘潘斌激动地说:“今天作为大二的学长来迎接大一新生,我非常喜悦,看见他们就像看见了去年的自己,去年我也是一下车就被学长学姐们热情包围。我认为迎接新生是一级传一级的责任感,能在为学校奉献的同时做自己喜欢的志愿工作非常有意义。

体育学院24级新生杨晨说:“我通过网络视频和志愿报考书了解到了黄淮学院,当时就很向往,觉得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都非常好。最吸引我的是邵帅学长的《写给黄淮》,而今天我终于来到了他歌里的地方。”

“我将孩子送到这个学校,非常放心。希望我的孩子能在学校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一名新生家长感慨地说道。

不仅在学校门口安排迎新,为了让新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黄淮的热情,学校还周到细致地组织接待车前往高铁站等附近车站迎接新生。

国际教育学院志愿者许书航:“我选择在高铁站做志愿者迎接新生,主要是想让学弟学妹们一下车就能感受到学校全体师生对他们的重视和欢迎,其次为学校的迎新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一名新生在上接待车前激动地说:“没想到学校的迎新服务这么周到,看到学校接待车的一瞬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进入黄淮参观校园。”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24级新生覃瀚璋说:“来到黄淮学院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我非常期待接下来在黄淮学院的生活,希望在这个学校能交到来自各地的朋友,开心度过大学四年。”

为了确保每位新生都能顺利、愉快地融入新环境,各学院也是绞尽脑汁,创意频出,有的学院准备了精致实用的“新生大礼包”,有的学院设置了卡通标语牌供新生和家长拍照打卡。经济与管理学院更是在图书馆广场前设置签名牌。“写上了名字,就成为了黄淮的一分子。”每位到来的新生在签名牌前写下自己的名字,从此黄淮将作为最坚定的后盾,指引着他们开启人生新征程。

“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环境中,希望自己能够与舍友和睦相处,在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加入一两个社团,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在未来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一名新生这样表述对大学生活的展望。

 来自河北邢台的环境设计专业一名24级新生开心地说:“终于要迎来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了,黄淮给我的感觉就是理想中的大学,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好好学习,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也可以在其他感兴趣的方面锻炼本领。”

 新生们稚嫩的面孔上闪着自信的光芒,是对大学生活的期冀与向往,也是对前方人生新道路势有一番大作为的踌躇满志。

今年的校园依旧是全面开放,学校安保处人员不辞辛苦、勤恳敬业,保障每一辆私家车安全驶入驶出校园,为迎新通道保驾护航。

完成入学报到流程后的新生和家长,终于能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个新环境,校园里随处可见一家人手挽着手陪着孩子,打量着这个即将生活四年的地方。

家乡在“瓷都”福建德化的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一名新生对黄淮的第一印象是环境优美。“学校的绿化做得很好,让人一进来就觉得赏心悦目,图书馆等建筑看上去也很恢宏大气,大学四年在这里学习一定是个很好的选择。”他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表达自己的第一感受。

来自山东潍坊的经济与管理学院24级新生于浩林对黄淮学院的第一印象是学长学姐非常亲切热情。“从来到学校门口,都有学长学姐帮忙拿行李,一步一步热情引导我完成报到注册的事项,我的紧张不适的心情也在这种温暖氛围的包围下慢慢平复。”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4级新生梅光鑫说:“餐厅很大,饭菜样式也很多,每个窗口看上去都很不错,而且也很平价实惠。”

一名新生家长激动地说:“今天送孩子来到黄淮学院,不仅是学校环境,对整个城市的印象都很不错,文明卫生,学校绿化覆盖很广,相信孩子在这里能生活的很舒服。”

“学校的图书馆看起来很气派,希望他在大学里能多去图书馆,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不要浪费良好的学习条件,尽管很不舍,但是相信孩子经过在这里的学习后必然会变得更好。”一名家长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

 随着大多数新生顺利完成报到手续,进入学校。校园逐渐卸下持续三天的热闹盛景,2024级新生迎新工作也圆满落幕。衷心祝愿每一位新生都能在黄淮找到自己的舞台,绽放新光彩!

(供稿:黄淮学院融媒体通讯社    责任审核:赵歌平)


核发:宣传部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