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启民智 躬身实践探真知
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乡村文化振兴要担负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推进乡村文化创新,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近日,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最美‘遇’建,‘筑’梦乡村----传承嫘祖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西平县,深耕当地“嫘祖文化”资源,推动嫘祖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学习传统文化,感悟乡村之美
7月6日,实践团队走进西平县嫘祖文化苑进行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民族之母嫘祖的伟大生平业绩。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元妃,她首创蚕桑,法制衣裳;协和百族、帛化干戈;始兴嫁娶、崇尚礼仪;辅弼黄帝,奠定国基,和黄帝一道开创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嫘祖文化苑是集嫘祖祭祀、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及市民休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在驻马店市西平县嫘祖文化苑举行嫘祖故里拜祖大典,这是整个西平县的骄傲。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了解到嫘祖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之一,嫘祖不仅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技术,还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7月7日,在西平县政协会议室,西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谢文华、李清彦两位老先生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地交流,为同学们讲解了嫘祖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嫘祖文化作为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华,是根亲文化的组成和世界丝绸文化的始源,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所系、魂之所萦、情之所牵、血之所凝。同学们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嫘祖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座谈会上,专家们指出嫘祖文化的研究要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不仅要深挖理论,承担繁荣文化的重任,更要进一步实现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建设。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当代新青年应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感悟传统文化魅力,领悟传统文化精神,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底气。
宣传传统文化,唤醒乡土之情
7月8日,实践团队来到水泉汪村拙匠书院开展嫘祖文化展活动。拙匠书院是黄淮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平台。黄淮学院师生通过拙匠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平台,深入乡村一线,服务乡村的规划设计、产业布局、文化建设和乡村文旅的运营与管理工作。文化展吸引了周围不少村民前来参加,实践队员们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嫘祖的起源和发展,大家听的十分入迷。7月9日,实践团队组织赵寺村小学生来到拙匠书院开展嫘祖文化宣讲活动。小朋友们聆听了嫘祖通过发明养蚕、亲身劳作来造福百姓的故事,学习嫘祖文化的同时,强化了劳动观念,并励志要弘扬创造、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精神。
据乡村规划研究院负责人介绍,拙匠书院自成立以来,就把“传承中式文化基因”作为重要的职责使命。通过对村庄的环境设计、产业规划、文化教育,让乡村变得更美,让乡村变得“更中国”,让乡村成为中国文化基因传承的载体。
守护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
7月10日,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队走访了西平县水泉汪村渔网渔具产业园,参观和学习织网工艺。
“历史上,西平妇女结网技术驰名一方。”水泉汪村村委会主任王连峰介绍说,西平是嫘祖故里,相传嫘祖受蜘蛛结网启发,发明了缫丝织绢之术,西平人结网的历史传说也就由此衍生而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朴实勤劳的西平人开始编织水果网兜,后来又增加了渔网、猎网、鸡网等,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渔网渔具产业园。水泉汪村三面环水,村里大小上百个泉眼,村民们靠水吃水,自古就有编罶结罾织网捕鱼的习惯。随着垂钓及捕捞养殖市场日渐繁荣,抄网等渔具需求猛增,编结抄网进行售卖成为水泉汪村及周边村子的主要产业。加之交通便利,水泉汪村洼地效应突出,商户开始在此聚集。该村逐渐成为抄网生产、收购、批发、外销基地。
一边“织网”,一边“触网”。从2012年起,水泉汪村一批有眼光、有魄力的大学生开始探索通过电商售卖渔网渔具,让渔网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开创了“双网”互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水泉汪村许多80后、90后“渔户”靠渔网与互联网这两张“网”,在农村这片天地做出了自己的事业,并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妇女与老年人就近就业。
7月11日,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队专访了西平县水泉汪村几位织网老人。他们讲述了一代代人坚守初心学手艺,传递织网工艺的故事,并表示这里是嫘祖首创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地方,渔网编织在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的文化优势,现在已实现机械化织网,但手工织网的手艺也不能丢,他们要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坚持向实践学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黄淮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建筑工程学院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对接,借助学院在地方打造教学实践平台优势,深入西平县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传统在传承中创新。队员们充分体验到了嫘祖文化的魅力和厚植乡土的民风民情,也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一线、倾情为民服务的信念!
(撰稿:齐琛 责任审核:高纲领)